下肢由足踝、小腿、膝蓋、大腿到髖關節,如同身體的地基,支撐上半身的重量,提供身體移動能力。一般來說,左右下肢應為對稱等長,當出現長短不一樣的時候,需先評估為功能性長短腳,還是非功能,亦為結構性長短腳,前者為源自其中一腳出現扁平足或高弓足,或是連接至大腿和骨盆的肌肉過緊;而後者是本身小腿或大腿的長度先天性左右不等。
正常的骨盆呈現水平(如圖一),當長短腳出現時,會造成骨盆高度不一(如圖二),此時為了維持頭部位置正中,身體會產生代償機制:
圖一:骨盆兩側高點應為水平等高 |
圖二:左圖為正常狀況下;右圖為當出現長短腳時,骨盆最高點非等水平,且出現代償謝脊椎側彎 |
1. 結構性長短腳:短腳側出現代償性高弓足或長腳側出現代償性扁平足(為功能性高弓足或扁平足),短腳側骨盆向下傾,脊椎代償性側彎向長腳側。
2. 功能性長短腳:為來自單側結構性扁平足或高弓足,或是臀部肌肉過緊,此時骨盆非呈現水平,而出代償性脊椎側彎(彎向長腳側)。
通常代償性脊椎側彎,會在腰椎出現一個側彎,然此側彎通常會造成肩膀呈現非水平,因此在胸椎處會出現另一個反方向側彎,使得肩膀水平和頭部正中(如下圖)。
圖:骨盆非水平等高,因此腰椎出現第一個側彎,胸椎會出現第二個側彎使肩膀兩側盡量維持水平等高 |
此外,當長短腳出現時,也會自然地對動作產生不良影響,如行走時,短腳相對於長腳會較慢著地,此時長腳側大腿外側肌肉會出現代償性緊繃,或是出現下肢向外畫圓或是膝蓋彎曲等代償性異常步態,長腳側的髖關節,通常也容易出現磨損退化的情形。而長短腳通常會合併扁平足或高弓足(請看本教室-扁平足與高弓足),如前者出現可能也會出現梨狀肌緊繃,甚至是壓迫坐骨神經(參看本教室-梨狀肌症侯群與坐骨神經痛)。
l 治療長短腳的方法
治療長短腳前,一定要先評估是哪一種長短腳(建議諮詢骨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),然不論結構性或功能性長短腳,可利用鞋墊或矯正鞋以避免出現骨盆不等高的情況,進一步預防出現脊椎側彎(請參看本教室-認識脊椎側彎),甚至是腰痛等問題(請看本教室-下背痛知多少?與全面性下背痛預防與治療)。須注意,使用鞋墊或穿著矯正鞋時,應搭配適當的下肢拉筋運動與肌力訓練。
對鞋墊或自己孩童下肢問題,歡迎來信找葉老師諮詢(E-mail:
kennyyeh0217@gmail.com 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