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僅針對退化性關節疾病、頸椎不穩定、落枕與胸廓出口症候群等幾種常見的頸椎疾病做整體介紹,有關評估、診斷、預防與治療方法,可參看本教室-脊椎相關疾病診斷方法 和 頸部疼痛大作戰。
為頸椎面關節和椎間盤慢性與漸進性退化。病因未知(老化),但會因外傷、過度使用或基因潛在性而加速其進展。退化過程中不會出現症狀,直到頸部長期維持在彎曲和後仰的姿勢下,症狀才會產生。隨時間,退化性變化會導致脊椎改變,使得椎間孔狹窄,接著壓迫神經或造成神經發炎。大多病人的退化性關節疾病病程不會出現疼痛。
評估:
ü 年齡大於50歲
ü 影像
ü 是否有局部頸部面關節動作受限、無法伸展和轉頭
ü 出現頭部過度往前
ü 頸部漸進或間歇突發性疼痛,工作整天或長期肌肉緊繃會使疼痛惡化;可能在肩頸、後腦杓出現疼痛,或感覺頸部僵硬
ü 在上肢可能會因為神經壓迫而出現麻、無力或疼痛
ü 早晨起來僵硬與頭痛情形最明顯,之後慢慢緩解
ü 手部肌肉可能無力,或出現手部肌肉萎縮
治療:
ü 頸椎牽引
ü 筋膜放鬆
ü 拉筋運動
ü 頸圈
² 避免向後伸直動作
2.
頸椎不穩定
頸椎的穩定性主要來自頸椎本身結構與排列(被動),僅少部分是來自肌肉收縮(主動)。然而,被動穩定性可能因為受傷、長期姿勢不良或活動而喪失。當頸椎排列,又稱頸椎前凸喪失,會發生頸椎的面關節受損,最後導致椎間盤承受過大的力量(椎間盤突出)與頸椎長度減少,且椎體會出現牽扯性骨贅生(traction spur)。此外,頸部表層肌肉緊繃(痙孿和發言)且深層肌肉無力。頸椎不穩定時,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:頸或肩膀疼痛、後腦杓頭痛或頸部僵硬,會出現頭部過度往前。
頸椎X光側面圖 |
評估:
ü 職業:是否出現突發性傷害或頸部彎曲
ü 頭部過度往前
ü 頸部前方肌肉緊繃
ü 第4與5節頸椎間活動度過高,而第5節頸椎以下則後限
ü 多裂肌和頸長肌緊繃
治療:
ü 回復頸椎正常排列(頸椎前凸)
ü 鬆動術(針對上與中頸椎)
ü 分節阻力訓練運動:多裂肌收縮
² 避免給予表層肌肉肌力訓練,和避免給予活動度過高的頸椎節段伸展和鬆動
3.
落枕
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或頸部肌肉扭傷的俗稱,是因為夜間睡覺時頭頸部姿勢錯誤而產生的頸部和肩上肌肉拉傷。有時也會因急性頸關節鎖住,在早晨起床時出現頸部急性疼痛,且整天下來疼痛可能會持續加劇,接著無法準動頸部。最常發生在頸椎第2與3節,與面關節異常相關。
評估:
ü 疼痛型態(如上述)
ü 動作受限:無法長時間寫字、看書、電視或電腦螢幕;活動不靈活,特別是側彎和轉向疼痛測的動作受限,且無法做頭部向後仰
治療:
ü 無治療通常在幾天內就會恢復
ü 肌肉能量技巧
4.
胸廓出口症候群
當肩頸肌肉緊繃,可能會出現斜角肌群壓迫支配手臂的神經與血管,造成疼痛、腫脹、疲勞、麻等症狀,甚至降低睡眠品質。長期下來,可能會出現手臂肌肉無力,影響日常活動功能。
評估:
ü 疼痛:頭痛;胸部出現刺痛感;上背部疼痛;半夜因手臂麻而醒來
ü 感到肩頸或手臂肌肉緊繃
ü 特定頭頸肩膀動作角度下,症狀加劇
治療:
ü 肩關節活動度運動
ü 肩頸拉筋運動
ü 筋膜放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